多宝视服务论坛

第八届全国眼科会议部分学组专题研讨会安排情况

hais 2002-09-06 03:04


眼底组
1. 黄斑疾病的治疗 2单元 严密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单元 黎晓新
3. 眼内肿瘤的治疗 1单元 魏文彬
4. 神经眼科学 0.5单元 童绎
5. 视网膜手术治疗 1单元 王文吉
6. 视网膜玻璃体交界区解剖与玻璃体年龄性改变
青光眼组
1. 青光眼基础 1 葛坚
2. 青光眼诊断 1 徐亮
3. 青光眼药物治疗 1 蒋幼芹
4. 青光眼手术治疗 1 孙兴怀
5. 青光眼争议性问题 1 王宁利
白内障
1. PHACO手术发展趋势 1 何守志
2. PHACO手术的新技术应用 1 姚克
3. 白内障手术转型训练技巧 1 何守志 刘奕志
4. 预防PHACO手术并发症 1姚克 施玉英
5. 人工晶体选择 1 张劲松 施玉英
视光学组
1、视光学理论、像差理论与应用  吕帆  
2、近视研究进展 瞿佳 曾骏文
3、角膜接触镜和框架眼镜(树脂镜片、渐变镜等)的理论和临床 谢培英 陈浩
4、眼内屈光手术进展 褚仁远 王勤美
5、6、两个单元为自由发言
另:角膜准分子屈光手术  李志辉 王雁(与角膜组合办)   

角膜组:
继续教育项目 组织人
免疫性角膜结膜病的诊治进展 朱志忠 孙洪臣
专题研讨
1.角膜病基因诊治和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谢立信 张文华 史伟云
2.单疱病毒、真菌和棘阿米巴感染性角膜病的诊治进展 金秀英 朱秀萍 邹留河
3.屈光性角膜手术的研究进展 孙秉基 黄菊天 王 铮
4.角膜手术、眼表重建及其组织库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家祺 邱孝芝 刘祖国
眼科药理: 1单元 陈祖基 胡世兴
非抗感染抗炎药物药理研究进展
眼视觉生理组:2单元 吴乐正 吴德正 段俊国

第八届全国眼科会议部分学组专题研讨会安排情况

netecflash 2002-09-06 03:36

第八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快讯!

第八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将于2002年9月6-10日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大会共收到稿件2902篇,大会录用2890篇,其中自由发言454篇,展板展示1588篇,论文汇编收录840篇。其中投稿最多的前五名:省市分别是北京(386篇)、上海(276篇)、广东(237篇)、陕西(201篇)、浙江(160篇),作者单位分别是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40篇)、广州中山眼科中心(128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85篇)、温州医学院视光医院(57篇)、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55篇)。专业组文章最多是眼底病组(652篇)、投稿最多的个人是徐深(河北省沧州市眼科研究所,第一作者9篇)。
本次大会是全国眼科大会历史上投稿最多、投稿来源最广的一届。自由的投稿的文章作者地址不仅涵盖中国大陆的32个省市自治区,而且包括香港特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显示了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上升,中国的眼科学术大会受到国际眼科学届的重视。
本次大会进行了与国际接轨的尝试,大会上专门邀请了海内外的知名眼科或视觉科学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做特邀演讲16场和专题讲座166篇,是历届大会之最。而且第一次有幸邀请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做现场专题演讲。大会要求所有的会场发言用中英文幻灯,并按照国际会议的要求组织编写大会汇编和会议指南。
本次大会首次开通顶级国际域名(http://www.51eye.com)的专用网站进行大会信息的发布,收集与会者的稿件和意见。并且与会者可以通过email、在线投稿等最新的通讯方式进行投稿。极大的方便了海内外眼科学者了解大会最新动向,及时与大会组委会取得联系。

第八届全国眼科会议部分学组专题研讨会安排情况

netecflash 2002-09-06 03:44

大会委员会
大会名誉主席:张士元教授
大会主席:赵家良教授
大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李美玉教授
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李子良 严密
大会组委会秘书长:赵堪兴教授
副秘书长:孙乃学教授,孙旭光教授
北京秘书处
联系人: 陈有信,郑曰忠,张伟,毛进
地址:北号京市王府井帅府园胡同 邮编 100730
电话:(10)65296358
传真:(10)65296351
电子信箱:ccos2002@163.com
会议网址:http://www.oculist.net http://www.51eye.com
西安秘书处
联系人:任百超
地址: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转省防盲办
邮编:710004
电话:(029)7288927, (029)7232992
传真:(029)7232992
电子信箱:ccos8@163.net
大会将安排车辆接站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个别错过接站的代表请自行前往会务组所在宾馆注册 乘车路线图:   
1、火车站——曲江宾馆          (约8公里)  
在火车站乘601路公共汽车到大雁塔站下车,换乘601专线或副24路汽车到终点站下车即到。乘出租车约15分钟。  
2、飞机场——曲江宾馆  
机场乘民航班车到民航售票处下车,换乘504路公交车到曲江宾馆下车。
民航售票处距曲江宾馆约10公里,乘出租车约20分钟。  
3、与会代表在曲江宾馆报到,由会议大巴士统一送至各宾馆。
论文投稿及大会审稿已经结束,请不要再寄稿件!!!
为了便于投稿文章的管理及规范投稿文章的格式,开通了“第八届全国眼科会议网上投稿系统”。希望各位眼科医生通过网上投稿系统发送论文摘要到大会秘书处,同时大会秘书处的email信箱不再接受投稿!!!
在线投稿截稿日期: 2002年5月31日
征稿内容:眼科及与眼科相关的基础、临床研究;调查报告;综述;眼科的图像资料;眼科管理、眼科发展战略、科研方法和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或经验体会。
来稿请寄: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中华医学会学术部 邮编100710,毕小敬
来稿要求:600-800字,按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书写(详见范文),要求打印件一份及Word格式的文件一份(3.5寸软盘)。因为本次会议仅收取摘要,因此摘要内容请适当详细具体。
论文摘要格式: 600~800字,4号宋体字。文题及“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为4号粗体字。作者及地址:5号宋体字。  

第八届全国眼科会议部分学组专题研讨会安排情况

netecflash 2002-09-06 03:46

大会特别演讲
1. Cornerstone of Improved Eye Care in China: Invigorating Ophthalmic Education  
2. A Global Challenge: Acute Primary Closed Angle Glaucoma  
3. Research Methodology: Interpre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Findings from Prevalence Surveys  
4. FUNGAL INFECTIONS OF CORNEA  
5. 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 - from optic disc analysis to anterior segment evaluation  
6. Cataract And Excimera Laser Surgery in Korea  
7. Immunopathological Insights of Ocular biopsies  
8. Techniques on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par plana Vitrectomy and foldable lens introcular implantation  
9. 葡萄膜黑素细胞生长与功能的调控  
10. 我国的防盲治盲和眼科学发展  
11. 眼科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12. 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继续提高我国黄斑疾病的诊治水平  
14. 玻璃体手术技术进展  
15. 国内外青光眼研究的进展  
16. 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体新近展
17. 临床视觉生理的研究进展  
18. 眼免疫学的若干进展
19. 我国眼视光学的兴起与现状

第八届全国眼科会议部分学组专题研讨会安排情况

netecflash 2002-09-06 03:47

一、Mark O.M. Tso, M.D., D. Sc. Proffessor of Wilmer Eye Institute, John Hopkins Institute/Peking University Ophthalmic Center  

China has reported to have approximately 6 million blind people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18% of the blind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In recent decades, there is rapid improvement of eye care with outstanding results in many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agencies, such as the Sight First China Action. However, the cornerstone of improved eye care nationwide in the coming decades depends on invigorating ophthalmic education.
For improvement of ophthalmic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advocat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Ophthalmology, four distinct directions may be considered:
1. Ophthalmic resident and fellow training must be systematized with a decrease of training periods to three to four years with improved education of ophthalmic surgical skills.
2. Ophthalmology must be in the core curriculum of medical students so that all medical graduates must know how to handle simple eye cases and critical criteria for referral to eye specialists.
3. The need of eye care technologists and mid-level ophthalmic personnel, in the eye clinics or rural community respectively to supplement the shortage of ophthalmic surgeons.
4.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ust be provided to practicing ophthalmologists so that high tech therapy may pass on to them through wet lab, hands-on teaching courses and a vigorou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al system.
It is hoped that marked improvement of ophthalmic education will reduce the blindness population in the decades to come.


第八届全国眼科会议部分学组专题研讨会安排情况

netecflash 2002-09-06 03:51

2、Arthur Lim Clinical Professor of Ophthalm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Founding Medical Director, Singapore National Eye Center Chairman, Singapore Eye Research Institute
There are 60 million people suffering from glaucoma in the world today. Of these, 10% (6 million) are blind. Half (3 million) were blinded from closed angle glaucoma. Of these 3 million, half (1.5 million) were blinded from acute primary closed angle glaucoma. The estimate is that these figures will increase in the coming years because of our ageing population.
Acute glaucoma is a condition of symptoms with the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multiple, often dramatic, symptoms of sudden pain, headache, blurred vision and redness of the eye. These symptoms alert the patient to his own eye condition and because of this, the patient will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t is therefore extremely important not only to diagnose and treat acute glaucoma early and effectively, but to structure educational programs to ensure early diagnosis by doctors, healthcare workers, optometrists and the public emphasizing the symptoms of acute glaucoma. In this way many eyes can be saved from blindness. If diagnosis is made early and treatment is carried out effectively, blindness in the affected eye can be prevented. Just as important, a similar blindness of acute glaucoma in the fellow eye can be prevented if this eye is treated with laser iridotomy.
It is clear that acute primary closed angle glaucoma has become a major blinding condition we must address urgently.
3、Leon B. Ellwein, Ph.D. National Eye Institute, Bethesda, Maryland, USA
Reports of survey findings can be of questionable value because of weaknesses in study design or because of deficiencies in implementation: inadequate sample size, biased sampling methods, low subject participation rates, uncertain measurement reliability, and incomplete or erroneous data analyses. Even with surveys of unquestionable integrity, comparison of findings between studies can be problematical if examination methods are non-uniform, or if there are inconsistencies in the definitions of conditions/diseases. Also, between-study comparisons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meaningful for surveys based on clinic or other special populations of limited representativeness. This presentation will review these potential shortcomings, and illustrate how they were addressed in a recent series of six surveys of 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school-age children in Chile, China, India, Nepal, and South Africa.
4、 Gullapalli N.Rao, M.D. L.V.Prasad Eye Institute,Hyderabad, India
Infectious Keratitis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corneal morbid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the causes of infectious keratitis seen in a tertiary eye care institution in India, about a third are caused by various fungal agents. Fusarium and Aspergillums caused most of these infections. Our experience with over 1500 cases will illustrate the epidemiology, clinical profile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5、Guthoff R, Stave J, Schneider H, Stachs O Rostock University, Dept. of Ophthalmology, P.O.Box 10 08 88, D-18055 Rostock, Germany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optic nerve head by laser scanning tomography considerably improves the clinical monitoring of glaucoma patients.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using automate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alyzers revealed that the longitudinal monitoring of the optic disc using confocal optical systems is an essential part in the care of glaucoma patients.
The same confocal imaging technique introduced in clinical routine for over 10 years can be adapted for anterior segment use.
Isolated and three-dimensionally reconstructed structures of the cornea, such as epithelium, subepithelial and stromal nerves, keratocytes and their subpopulations are reproducibly obtainable. Changes of the ocular surface as well as alter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rneal epithelial layer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ics, refractive surgery and infections of the eye can be examined with a magnification of up to 1,000-fold.
Intracellular structures, besides the well defined nucleus are visible, but not yet identified.
It is expected that wound-healing processes as well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locally applied medications will be new fields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6、Kyung Hwan Shyn, M.D., Ph.D.,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Chung Ang University Hospital, Seoul, Korea
In Korea we have 2,000 ophthalmologists in Korea and 1,200 members of KOS are participate in private practice. In Korea the phaco-surgery for cataract has started actively since 1985 and the Excimer laser refractive surgery has begun in the early 1990. Among the members of KOS half of them are doing phaco-surgery and more than 600 members are engaged in Excimer laser surgery. Every year I have continued to survey the current trends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 in Korea since 1995. In this lecture I'm going to present the very recent tendency of ocular surgery mainly cataract and excimer laser surgery among the members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
7、Chi-Chao Chan, M.D. Immunopathology Section, Laboratory of Immunology, National Eye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A
In difficult or refractory cases, the ideal management of intraocular inflammation and malignancy may require a tissue diagnosis. Diagnostic vitrectomy is one well-established method for acquiring such tissue; however, in some patients, the diagnostic pathology is limited to the choroids and retina, making vitrectomy alone insufficient. In such cases, full-thickness retinal and/or choroidal biopsies of the involved tissues may be useful. Such ocular biopsies may be analyzed by routine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Prompt handling and adequately processing specimens is invaluable in increasing the yield of these procedures. The utility of ocular biopsy in diagnosis of ocular inflammatory, infectious and malignant diseases are illustrated and summarized in several classical reported cases. With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cular biopsies and tissue sampling will help to improve and confirm clinical diagnosis,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guide appropriate therapy.
8、Denis Shun-Chiu LAM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urpose: to evaluate and present the techniques of combined one-stage phaco and vitreoretinal surgery using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and a partial sutureless approach.
Methods: a detail description of the techniques and a review of results of the recent 50 consecutive cases that included both with and without gas-fluid exchange
Results: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intra- or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ncountered.
Conclusions: combined one-stage phaco and vitreoretinal surgery using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and a partial sutureless approach is both safe and effective and recommended for use in appropriate cases.

第八届全国眼科会议部分学组专题研讨会安排情况

netecflash 2002-09-06 04:03

[这个贴子最后由netecflash在 2002/09/05 08:09pm 编辑]

9、胡诞宁 美国纽约医学院,纽约眼耳医院   葡萄膜黑素细胞生长与功能的调控
过去对葡萄膜黑素细胞所知甚少,自从我们发展了葡萄膜黑素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后,对之进行体外研究成为可能。我们研究了6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葡萄膜黑素细胞的作用,基本弄清了其生长与功能的调控机制。对葡萄膜黑素细胞生长及黑色素制造功能具有促进作用的有各种生长因子(bFGF,HGF等),内皮素,肾上腺素beta能受体兴奋剂,前列腺素等。具抑制作用的有TGF-beta,TNF-alpha,胆硷能受体兴奋剂等。正常情况下上述物质保持平衡,因此葡萄膜黑素细胞的生长及黑色素制造也维持稳定。任何平衡失调都可导致临床上可见的虹膜颜色改变,如交感神经麻痹引起的Honor氏综合征时虹膜颜色变淡,前列腺素F2-alpha长期滴眼引起的虹膜颜色变深等。葡萄膜黑素细胞与皮肤黑素细胞不同,调控皮肤黑素细胞制造黑色素功能的重要因子为alpha-黑素细胞刺激因子与ACTH。但葡萄膜黑素细胞无此类物质受体,对此缺乏反应。因此皮肤颜色很易受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或病理因素(如炎症,外伤)影响而改变颜色;但虹膜则较少因此类因素影响而发生颜色改变。弄清葡萄膜黑素细胞生长与功能的调控对瞭解黑素细胞在眼生理,药理,病理中所起作用及探索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都有重要意义。
10、赵家良 中国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中心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我国的防盲治盲和眼科学发展
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和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眼科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经过近两年努力,中华眼科学会正式加入世界眼科学会联盟,这将会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近年来举办的全国眼科中级职称资格考试和中华眼科学会专科会员制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眼科队伍的整体水平。眼科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防盲治盲事业的开展。在世界卫生组织“视觉2020,享有看见权利”行动的推动下,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正在持久深入地开展。其主要标志是我国白内障手术数量明显增加,白内障手术质量明显提高,白内障盲积存数有所减少。但在新世纪,中国眼科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我们应当在“视觉2020,享有看见权利”行动的框架下进一步做好我国的防盲工作,发展我国眼科事业。我们应当集中力量,尽快地解决我国白内障盲的问题。
11、李子良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眼科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1851年Helmhortz发明眼底镜标志着现代眼科学的开始,裂隙灯活体显微镜,前房角镜,眼底照相机,手术显微镜等是上个世纪后期眼科的基本诊治工具。近2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兴起,个人电脑普及,微电子、超大规律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工程师们和眼科医师合作,应用物理光学(相干光、偏振光、激光)磁学、声学和电脑技术原理创造了诸如:相干光断层摄象仪(OCT),超声活体显微镜(UBM)、飞点激光扫描眼底照相机(C-SLO),偏振光视网膜厚度测定仪,波阵像差引导自动跟踪扫描眼底准分子激光仪(PRK),超声白内障乳化器玻切仪器等,把眼科医师眼和手的功能扩展到过去难于想象的高度。
图象处理技术使许多眼部的变化,不单能得到直观的模拟显示,如:地形图,三维重建图,伪彩图,并使许多参数定量化,如:长度、面积、角度、光密度曲线、频谱分布、每一单位面积的屈光度;人造的晶状体,人造的小梁网,人造的玻璃体已广泛使用。目前,用芯片制成的人工视网膜,在人体中已得到初步成果。信息的采集、储存和分析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设计编制电脑病历已成为广大卫生管理和从业人员的迫切需要,我国目前医院中财务管理工作量统计已有较成熟的软件,但医疗文件的无纸化尚在探索阶段。
现代的信息网络化使眼科学人才的培育和会诊可即时地通过通讯卫星,海底光缆在州际进行。多媒体教材应用直观、动态和动画形式可得到单用文字描述难以达到的效果。用国产的带有数码照相的裂隙灯和眼底照相机配上一台PC机和互联网接口就可建立一个会诊、交流、接受继续教育的工作站,使智力资源充分发挥,节约大量的旅差费用和时间。虚拟现实的模拟编程可使眼科医师在电脑上如同学习驾驶技一样练习诊治手术操作、积累实践、缩短成长时间,并避免增加病人不必要痛苦。
互联网可为多中心临床验证。提供最佳的载体。而且,经过智能化电脑、自动反馈、修正方案、客观地检测敏感度、特定性、并可用内置的数理统计学分析软件自动得出科学的论断。
12、陈家祺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感染性角膜炎致病微生物的变迁
l 细菌性角膜炎:革兰阳性球菌呈上升趋势
l 真菌性角膜炎: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属、曲霉菌
l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共焦显微镜诊断
二、角膜移植的研究进展
1.治疗性角膜移植
l 眼前段组织严重烧伤的处理:综合处理,个体化治疗
l 临时人工角膜下眼前后段联合手术
l 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治疗:综合治疗
2. 深板层角膜移植
l 后板层角膜移植
l 内皮移植
3. 人工角膜
l 光学中心材料:PMMA、水凝胶
l 周边支架材料:陶瓷、PMMA、ePTFE、纯金、金属钛
l 加固材料:巩膜、硬脑膜、耳软骨、去细胞真皮、羊膜
4. 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组织
l 种子细胞:角膜缘干细胞、永生化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l 载体及三维重建:胶原、人工合成材料和羊膜。
5. 抗移植排斥的研究
l 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理研究:ACAID、Fas/FasL
l 免疫抑制剂新剂型的研制:CsA缓释剂
l 新型抗排斥药物的开发:FK506、IL-1RA
l 新生血管的治疗:新药、PDT
三、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在角膜病的研究进展
l 角膜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βig-h3基因、PAX6基因等
l 基因治疗:Adv-HHO基因转染角膜上皮细胞
四、角膜缘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l 临床研究:角膜缘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的保存
l 基础研究:角膜缘干细胞的鉴定、分离、培养和增殖调控;以羊膜为负载,重建眼表面;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
五、羊膜移植:
l 临床研究:羊膜移植术、羊膜覆盖术
l 基础研究: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机制
六、干眼的研究进展
l 发病机制:共同的发病机制
l 治疗:CsA、颌下腺移植
13、严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继续提高我国黄斑疾病的诊治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性眼底疾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以往认为在我国比较少见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发病率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对我国眼科界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针对CNV的治疗,人们曾经采用过各种治疗方法,然而每种疗法均各有其一定的优缺点。激光光凝CNV是AMD的经典性治疗方法。激光光凝可以封闭CNV,从而控制疾病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位于中心凹的CNV,就不能使用激光光凝,否则CNV虽然得到了治疗,最终中心视力必然丧失殆尽。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对黄斑中心凹以外的CNV的治疗仍可应用激光进行治疗。
黄斑下CNV摘除(submacular surgical removal of CNV) 是90年代后期开展的手术治疗AMD的新方法。此术技术要求较高,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大多数病例术后视力恢复也不理想。因为虽然取出了CNV,但CNV引起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的损害不可逆转。美国视网膜下手术治疗研究组的结论是手术摘除黄斑下CNV与激光治疗相比并没有优点。国内少数医学院校开展了少量病例治疗,目前还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
黄斑转位手术(macular translocation)也是最近才开始的治疗AMD 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较大。术后视力由于黄斑区已经转位,必然导致双眼视的混淆或复视,因而必须再行眼肌手术以矫正眼位。。国内也有少数医院已经开始开展黄斑转位手术,我们认为对于这一手术应当慎行,在少数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谨慎选择病例,进行随机的、双盲的、多中心的研究。
自1995年以来,人们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对黄斑就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对继发于AMD的CNV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经过近3年的实验和临床研究,1998年,人们开始对PDT对CNV的作用进行多中心的Ⅰ期、Ⅱ期以及Ⅲ期临床研究,美国FDA于2000年4月正式批准PDT可以用于治疗老年黄斑变性。我国也于2000年6月开始引进PDT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病人。经过2年的临床应用,证实PDT 确实有较满意的效果。
经过两年多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PDT对CNV确有较好的疗效,美国FDA于2001年8月又批准将PDT用于高度近视眼所伴发的CNV以及眼组织胞浆菌病等症的治疗,国内学者还将PDT用于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炎等症。相信随着大量的临床研究,PDT治疗必将能够更加完善。但美中不足的是该项治疗过于昂贵,大多数病人难以负担。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是近年来开始用于治疗AMD的新方法。然而TTT治疗毕竟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治疗,它既作用与病变组织,也必然会作用于病变周围的组织。因此,TTT是否会对正常组织有长远的晚期反应,现在还不能肯定,还需要较长期的、大量数据的证实,以及多中心、随机和双盲的研究的结论。我国不少医院正在开展TTT治疗眼底疾病,希望能够谨慎的选择病例,进行严格细致的临床观察,以及设有对照的系统研究,以期能够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黄斑裂孔过去不少医师使用激光光凝治疗,术后病人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自Gass对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发表了的精辟的阐述后,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黄斑裂孔是由于玻璃体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所引起,因此目前临床上已经摒弃了使用激光治疗黄斑裂孔,改行玻璃体切割术,解除黄斑前的牵引,黄斑裂孔的治愈率和视力大大提高。
近年来由于我国眼科界对老年性黄斑变性、各种继发性CNV、黄斑裂孔、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和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等眼底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以及不少医院针对眼底疾病的诊疗设备的完善,例如:FFA、ICGA、OCT、多焦ERG、直接、间接眼底镜、90D裂隙灯间接眼底镜、电脑视野计等检查仪器和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器械和设备、氩激光、氪激光、多波长激光、半导体激光器等先进的医疗设施的应用,我国的眼底疾病的诊疗水平已经基本上达到与国际同步,然而也应该看到这种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目前也只是少数城市、少数规模较大的医学院校诊疗水平较高,而绝大多数医院的诊治水平还较滞后,需要我国眼科界作出更大的努力,以争取尽早普遍提高全国的眼科医疗水平,为更多的病员服务。我国眼科界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的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14、黎晓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玻璃体手术技术进展
20世纪是国内外视网膜玻璃体手术迅速发展,•;1935年罗宗贤教授报告电器透热机治愈视网膜脱离,1958年赵东生教授提出综合性手术(透热、板层缩短、全层缩短、折叠填充)治疗,1979年付守静教授推广间接眼底检查镜,王景昭,王光璐等教授推广冷凝,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玻切机,冷凝机等纷纷国产化,九十年代上海天津北京推动膨胀气体国产化,九十年代王文吉教授推动PFCL和硅油的国产化。视网膜玻璃体的手术技术基本与国际同步。近几年这一领域围绕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思维,例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领域,主要争议点是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手术治疗,新的进展涉及玻璃体腔内0.6mg fluocinoloneacetonide 缓释物植入和一些抑制物阻断VEGF/VPF 的传导通路药物的干预;黄斑病主要争议点在黄斑下新生血管膜的治疗,提出黄斑转位的新概念;血管性疾病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入玻璃体手术介入治疗,如经玻璃体入路视网膜血管内和血管周围溶栓,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提出的新观念还有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 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治疗中针对其中的一种发病机制提出动静脉鞘切开的新思想。此外药物性视网膜劈裂也有较大的突破。上述新的观念还有待临床进一步的验证。
15、徐亮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国内外青光眼研究的进展
一、青光眼诊断的进展
近年青光眼的流调显示50%~90%的慢性青光眼尚未发现,所以进行高危人群的青光眼筛查对青光眼早期诊断十分必要。
与开角型青光眼相关的基因,研究最多的为MYOC/TIGR基因,最近国外又发现OPTN基因,前者多见于发育型青光眼,其青光眼的检出率约为4%。后者可能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相关,检出率约为16%,有望辅助早期诊断。
眼压方面:研究发现角膜厚度影响Goldmann眼压计的实测值,角膜偏薄,其测量值被低估,因此在诊断高眼压征或低眼压青光眼时要注意其角膜厚度的问题。以往的研究认为昼夜眼压曲线,一般以早晨最高,夜间最低。而最近的研究采用气眼压计进行仰卧位测量,发现夜间的眼压最高,此期间是否为青光眼的高危期有待探讨。
视功能研究的热点有:黄蓝视野检测的敏感性?倍频视野能否用于青光眼筛查?多焦ERG\VEP能否成为客观的青光眼检测法?如何进行视野的随诊检测?
视神经的检测是青光眼诊断研究的重点。检测视神经的共焦激光拓扑仪、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偏振扫描仪、OCT实现了视神经的定量测定,成为临床监测视神经损伤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青光眼视神经的评价仍需依靠临床经验,重要的是分析视神经的盘沿形态。
二、青光眼治疗的进展
目前青光眼的治疗仍以降眼压为主,降眼压是否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晚期青光眼有效?眼压降至何程度可稳定病情?高眼压征是否需要治疗?国外利用循证医学概念进行了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如正常眼压青光眼研究、晚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高眼压征治疗研究(OHTS)。
视神经保护及再生的研究是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视神经保护药如NMDA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AMPA激酶阻滞剂、抗氧化剂、中药、神经营养因子等,但目前这些药均未通过临床验证。近年神经再生、干细胞分化诱导的研究也有所进展。
青光眼手术方面: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形成可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如抗代谢药、转移生长因子拮抗剂、羊膜植入、粘弹剂等的使用;利用激光技术进行青光眼手术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的特点,如激光虹膜切除、虹膜成形、小梁成形、睫状体光凝、准分子激光的小梁切开等。为减少手术并发症,非穿通小梁切除术成为热门,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证实。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如引流物的植入、睫状体冷凝、光凝方法不断改进。
16、郝燕生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体新近展
更多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是新世纪眼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全国的白内障手术中,20%超乳,60%为囊外或小切口囊外,囊内技术正在逐年将少。中国白内障手术仍处低效率阶段,每年手术量为48万,远远满足不了白内障患者的实际需要。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是手术量偏低的重要原因,眼科医生手术训练不足是另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改变城市医生下农村手术的低效方式,建立以城市为基地的白内障治疗中心,将有利与开展大规模手术,使更多的白内障复明。规模化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基本要求。规模化手术要求技术配套和严格的人员分工及手术程序,医生与护士集体配合是最重要的。需要充足的消耗材料,手术器械,完备的消毒设备。
白内障临床治疗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白内障个性化手术对提高总体技术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的风格、技巧表明了技术在走向成熟,超声乳化手术仍然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手段。在新世纪中,白内障的治疗将有更大飞跃。
新世纪之初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最新技术进步是:
1. 附加的超声针头水平震动加强了超声效果,更有效的利用能量和真空,降低了总能量。(ALCON)
2. 双线形控制脚控开关和涡流泵极大的减小了超乳时出现的液体波动,减小了损伤危险。(
3. B & L)
4. 脉冲超声模式(白星系统Whitestar)经过精确调整超声能量,减少总能量释放而实际能量更有效地被晶体吸收,产生乳化效果。真正意义减少了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大大缩短,热损伤几乎完全消除。(AMO)
安全、简单仍然是未来白内障手术的精髓,学习曲线将有重大改变。
1. 双手法超声可能会取代单手柄方式
2. 激光乳化是突出独特的优势,
3. 非超声、机械、粉碎吸出有更大的普及推广优势
4. 水喷射技术显示有巨大发展潜力在 / 分离等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
5. 白内障手术的技术进步与人工晶体研发同步。
人工晶体的发展显示了高科技的力量。
1. 多焦点人工晶体研究和应用增加,显示优势,但适用于有限的人群,这种以损失部分视功能的人工晶体仅仅是一种过度类型。
2. 低眩光人工晶体
3. 卷筒式人工晶体1mm小切口植入
4. 全支撑人工晶体
5. 治疗性人工晶体有很大发展潜力
l 人工虹膜隔最大限度恢复了瞳孔功能,减小了多种象差,提高了有效视力
l 囊支撑环人工晶体适用于囊悬韧带弱或断裂的病例
6.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可以保留人眼自然调节能力(沈晔,王竟,姚克等)
7. 可调节人工晶体研究
l 眼内聚合人工晶体显示稳定的调节0.7D(Adjustable lens)
l 移动式可调节人工晶体(Hanna, Küchle,2002)襻设计为当睫状肌收缩时,光学部向前运动,前房深度减少0.63±0.16 mm 调节力+1.2D
l 小CCC囊袋内吸出白内障技术已成熟,上皮增生再混浊是影响这一手术的最大的障碍,
l 上皮清除方法, 透明质酸酶溶解晶体上皮脱落(管怀进)。
l 调节量与幅度
l 晶体上皮再生与排列研究。再生上皮透明度很好,但排列不齐,均质性差,基因工程有序生长,有望提高,但生物器官的重建精度过大,人工复制目前尚无法达到。(刘亦志等)
l 全人工调节方式 光电子调节方式
17、吴乐正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  临床视觉生理的研究进展
视觉生理的研究覆盖很广阔领域,涉及如与视觉形成有关的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组织的神经生物学;与形觉、色觉、方向、运动、明暗适应、双眼视、立体视、对比度及后效应等有关的心理物理学;与视觉运动控制和阅读等有关的行为生理学;与图像分析、神经网络及模拟等有关的计算机视觉及与各种视觉障碍发生有关的临床视觉生理等等。但与临床诊治、疗效观察、预后估计以至发病机理探讨等最有关是临床视功能的判断,特别是客观视功能的测定。
1) 以多焦 ERG 和多焦VEP 为代表的视觉电生理学的进展,进入到第三代,使得以同时获得从视网膜到视皮层具有多部位可比性的视觉信息,并建立视网膜生物电反应的三维图,更有利结合临床病情和病变损害程度作视功能状态分析。
2) 对于承担精细视觉的视网膜黄斑区的视功能测定,特别在视网膜后极部 25- 35°区域范围内,可通过多焦ERG、多焦VEP、对比敏感度测定等得到更多较精确的视功能判断依据。它们对于日益受关注的黄斑区疾病的临床诊治更具价值。
3) 主觉视功能检测逐步融入客观检查技术。对婴幼儿、老年人或合作困难的患者,尤能克服进行心理物理学等检查的困难。在视野、色觉、对比敏感度、运动觉等这些方面,通过电生理方法,可能有助于对色觉异常,青光眼及弱视等病提供临床诊疗的客观依据。
临床视觉生理这些方面的重大进展,是当代科学发展的结晶。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视觉生理学结合的生动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临床视觉生理的应用价值。
18、杨培增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免疫学的若干进展
近年来眼免疫研究获得了很大进展,更新了对眼免疫赦免特性以及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周边角膜炎症疾病、葡萄膜炎等眼免疫性疾病的认识,也大大推动和改善了一些眼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及预后。这里将简单介绍眼免疫的一些重要进展,特别是介绍角膜中抗原提呈细胞、前房相关免疫偏离形成机制、葡萄膜炎动物模型及一些免疫抑制剂和方法在眼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19、瞿佳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   我国眼视光学的兴起与现状
现代社会对视觉的要求不仅仅是看清楚,还必须看得舒服、看得持久。近年来,我国眼科的疾病谱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视觉与视功能有关的问题日益增多。根据最近文献报告和最新研究调查(见表),目前我国视光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近视:约占50%,至今为止,对近视的发生原因和机理仍不甚明了。
老视:人群中的约35%需要进行老视矫正。
视觉疲劳:电脑、电视的普及将人们束缚在视屏前,双眼长时间处于调节和辐辏状态、瞬目减少,产生了“文明病”---视功能失平衡、双眼视问题、干眼症等。
儿童斜视弱视:患病率约为2—4%,早期发现儿童弱视和斜视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低视力:双眼患病率约为1%,该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白内障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屈光问题:如散光、眩光、对比敏感度下降、双眼视等视觉和视功能问题。
表 我国的常见视觉问题
问题
近视 人群≈30% 小学生≈35% 中学生≈50% 大学生≈70%
远视 ≈10%
儿童斜视弱视 儿童中≈8%
低视力 ≈1%
老视 ≈35%
白内障手术后屈光问题 >50岁 ≈70%
准分子激光术后屈光问题 ≈15%
双眼视觉问题/视觉疲劳 ≈15%
根据美国98年统计资料,占总人口的55%配戴框架眼镜,10%配戴角膜接触镜,余下的35%至中年后也需要对老视进行矫正。在所有与眼睛有关的首次就诊病例中,视光学方面问题约占70%,眼病约占4.5%,其他的部分也均与视力检测或矫正有关。一个完整的人生,视力和视功能的矫正不可避免。常用的屈光检查方法包括:
1、 客观验光法,即检影验光和自动验光仪。
2、 主觉验光,近年来,我国使用综合验光仪的医师越来越多,通过综合验光仪可更好地对客观验光结果进行精细调整,进行视功能的检查。
3、 睫状肌麻痹验光,可准确获得人眼调节静止状态下的屈光不正的度数。
眼屈光矫治可以基本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屈光矫正和手术屈光矫治。
非手术矫治:1、框架眼镜:树脂镜片在普及、高折射率的树脂镜片材料、镀膜工艺以及三维割边系统的科学应用等。特殊框架眼镜主要体现在渐变多焦点镜片方面,渐变多焦点镜片逐步取代原戴双光镜片人群。2、角膜接触镜:目前在我国主要以①软镜为主,逐步趋向于更短时间的更换即向抛弃型过渡,长戴软镜开始出现,软镜的配戴趋势朝两个“极端”发展,即 “日抛弃型”和“长戴型”。软性散光镜片和软性老视镜片,特别是双光软镜,在临床应用上已有了长足的进步。②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有软镜无法比拟的优点。RGP的验配比较复杂,制约了RGP 的发展。RGP似乎有停止或减缓儿童近视进展的临床现象,目前已有比较积极的初步结果。③角膜塑型镜(OK镜)通过镜片的“逆转几何设计”—即中央曲率平坦周边陡的特殊设计,通过机械压迫或按摩使角膜中央曲率变大,以达到减少角膜屈光力的目的。④低视力助视器除保持传统的光学特性外,也逐步转向智能型和影象型,大大增宽了低视力患者的选择。
手术治疗:1、角膜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角膜基质环等,新近开展的手术还有LASEK等。2、眼内屈光手术: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眼内隐形眼镜)和有晶体眼前房型晶体植入。可矫正一些超高度的屈光不正,并且这种矫治是可逆的。3、巩膜屈光手术:包括后巩膜加固术和巩膜扩张术,前者可以延缓近视的进展,后者可以延缓老视的发生,但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