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苏州全国眼科年会的眼视光学论文演讲中,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曾锦为我们带来了《不同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随机点立体视特点的观察》的主题演讲,具体内容如下:
我们收集了来我院就诊的122例屈光参差患者,根据以往的文献把患者的屈光度换算成等效球镜,分成A,B,C三个组;对这些患者,我们都进行了知觉眼位的检查,然后通过佩戴3D偏振眼镜使用偏振显示器进行双眼分视的训练(患者一边眼睛看的是十字架,一边眼睛看的是圆圈,让患者利用鼠标将十字架放到圆圈中间),系统将记录患者垂直知觉眼位和水平知觉眼位的偏差,然后再换算成像素,这便是知觉眼位。
所有的检查都是在最佳知觉眼位下进行的,我们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结果如下:
在这项研究中,所有都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通过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都知道垂直知觉眼位比水平知觉眼位变化更大,更有意义;而高度屈光参差患者的垂直知觉眼位较为明显。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这种偏差是由于严重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网膜成像的不等和中心注视抑制性导致的,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假设:“是否因为垂直知觉眼位的不稳定性与屈光参差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是导致其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这次研究中,知觉眼位的检查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方式,在筛查不同的病种时由于没有双眼周边锁定信息和双眼信息量的不同,我们选择的是十字套圈;对于不同类型的屈光参差患者,我们进一步选定双眼信息量相同而且有周边锁定信息的积木模型进行检测;然后相对传统的检查而言,知觉眼位更多反映的是大脑中枢对双眼整合关系的反应,通过不同的模型可以检测量化及放大不同通路上的缺损。
在之前的研究文献中,我们已经知道弱视患者的知觉眼位偏差较大;因此在这次研究中为了保持数据的同质性,我们是剔除了这部分患者的。在这次回顾性的研究中,屈光参差患者涵盖了近视,远视,隐性斜视,显性斜视;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以不同的标准,总结发现一些不同的,更有意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