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七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七届国际视光学术会议的第四届角膜塑形镜学术论坛中,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金婉卿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评估》的主题演讲,下面是金老师演讲的主要内容。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评估。关键词是:儿童单眼,重点讲述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分析。
背景研究
对于屈光参差,一般来说可能会产生以下的一些症状。在双眼视功能方面,会造成双眼融合功能下降和立体视功能下降等。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复视、视疲劳、对框架眼镜难以忍受、无法做精细的工作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当屈光参差逐渐加大的时候,到最后会造成双眼不等像、单眼视、交替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废用性斜视等。
弱视的发生率为1%-3%,其中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是屈光参差的患者;屈光参差程度的增加将导致弱视、异常双眼视功能的发生率明显增多;异常双眼视功能患者当具备良好的敏锐度和双眼物像接近时,可以恢复双眼视功能;儿童阶段是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和发育的敏感阶段,接受治疗时间越早,双眼视功能恢复得越快越好。以前说弱视必须是某个年龄段才能恢复,事实上不一定。因为这是因个人不同而定的。包括成人,当第一次发现弱视或者是因为屈光参差造成的弱视之后,我们进行矫治之后发现其视力也会有所提高。这就充分说明有小部分群体是不一样的,就算是过了某个年龄段也是有可能恢复双眼视功能的。
那么屈光参差如果是结合在儿童阶段矫治的话,是否效果会更好呢?我们的研究发现,屈光参差在100度以上,在各个年龄段的发生率均有不同,其中在婴儿出生的数周、青少年初始近视阶段、成人初始老视阶段相对更高。
研究发现:屈光参差程度随年龄、近视进展速度和近视程度等而增加;屈光参差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双眼眼轴发育不平衡,尤其是玻璃体深度差异决定的;角膜塑形镜可以通过延缓眼轴延长控制近视,是目前临床上高效、安全、可逆的控制近视进展的方法;但目前研究配戴角膜塑形镜诊疗屈光参差的实验少。今天要讲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临床实验。
实验目的
1、评估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
2、观察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常规的OK镜的标准来纳入排查。
纳入标准:
1、所有纳入病例双眼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差异值≥1.00D),球镜<-5.00D,散光<1.00D,单眼最佳矫正视力(IogMAR)≤0.0;
2、所有病例角膜塑形镜配适满意,戴镜一月后裸眼视力(IogMAR)≤0.1;
3、受试者年龄要求9-13岁能配合检查的儿童
排除标准:
1、无除屈光参差外的其他眼部疾病、手术史,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
2、无角膜塑形镜禁忌症
3、近一月内未配戴过角膜塑形镜,无任何其他眼部特殊治疗及眼部药物使用
研究中的40例屈光参差的儿童,同一个的眼睛上,一只眼睛配戴OK镜,另一只眼睛不戴,一年后对同一个人的两只眼睛进行比较。
具体步骤包括:初次检查——>试戴并订片——>定期随访复查——>一年复查并换片
在随访中如何保证配戴的安全性
1、选择合适的镜片——专业
2、定期复查提示和落实——跟踪
3、安全性和镜片清洁的重复提醒
4、必要时间歇性配戴——结合
结果
1、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期间,所有受试者镜片配适良好,活动度良好。
2、仅见5例受试者有轻度的偏位,2例受试者见轻度角膜点染,均不影响裸眼视力。
3、配戴角膜塑形镜是相对安全的。
从双眼基线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出A组有显著的效果。
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A组的祼眼视力明显比B组要高,因B组为未戴镜眼,因此可以得到一个结果:B组的裸眼视力下降了。而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屈光度的变化,A组的变化并不明显,而B组则往近视发展。
另外一个是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眼轴的变化,从下图可以看到B组的变化比例明显。
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无论是祼眼视力、屈光度和眼轴都有显著的差异。
同地区同年龄段近视儿童配戴单光镜眼轴年增长量约0.34-0.40mm;相对于配戴单光镜人群,实验中控制近视效率最近约为64.7%;相对于未戴镜眼,控制近视效率为69.5%;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显著。
以往研究屈光参差者双眼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效率约36.1-57.9%,实验中单眼配戴的控制近视效率达69.5%,推测单眼配戴控制近视效果可能优于双眼配戴。
讨论
1、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显著缩小双眼祼眼视力、屈光度、眼轴差异,是否有利于双眼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2、以往研究屈光参差,双眼祼眼视力接近,有利于视功能的早期恢复,虽然未见报道停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会发生快速反弹或剧增,但其长期治疗屈光参差疗效稳定、持久性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
3、有研究认为双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显著提高双眼视功能,Lin L等指出13名屈光参差儿童单眼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后,治疗眼眼轴缩短,治疗屈光参差成功率达76.9%(治疗后屈光差异小于0.5DD的比例),但治疗期间治疗眼模糊会耽误患者双眼视功能恢复时间,阿托品治疗后近视可能反弹,治疗屈光参差长期的效果无法预期。相对于阿托品,角膜塑形镜是否是诊疗屈光参差更佳的选择?
4、直接验光得出屈光度的改变和按照常规眼轴增长推导近视增长量有不一致性,说明什么?
5、从眼轴和屈光度两个角度分析得到的有效率也不一致,说明眼轴改变并不与屈光度变化呈固定比例?
6、与“眼轴增长1mm相当于近视屈光度增长2.7-3.00”?建议不要单独在眼轴增长量作为判断近视进展的唯一标准。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