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疑惑?心里焦急却不知为什么,更不知该怎么办?那就一起来看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1、内在原因
因为孩子在视觉发育期间,出现了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又或者未能及时发现斜弱视问题,做不到尽早治疗,结果就使得治疗见效慢。
●孩子本身的弱视属于比较严重的类型
重度弱视的孩子,假如最佳矫正视力为0.1,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治疗3-5年,要注意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由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可能孩子年龄较大已属于大龄弱视,视觉可塑性低
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是3-14岁,弱视的“最佳治疗期”为3-6岁,对于超过14岁的弱视孩子,其视觉的可塑性下降,但并不代表就没有治愈的希望,只是治疗需要付出的努力会成倍增加,治疗的周期也会延长。
●孩子存在个人身体素质问题,比如孩子是早产儿或受到其他先天性因素影响等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身体素质底子薄,通常先天性弱视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其他情况,如果弱视伴有其他眼部问题,比如伴有眼球震颤,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还有斜视性弱视孩子如果形成旁中心注视,治疗也会比较困难...
●孩子视力提升遭遇平台期,视力停滞不前
所谓“平台期”就是指视力在某个阶段长期无法提高的时期,容易遭遇平台期的视力是0.5、0.6、0.8;平台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以上的都有。要想突破平台期,既没有特效药也没有捷径,唯有找准方法,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才能成功。
2、方法不当
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或者有不好的用眼习惯会使弱视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
●孩子戴眼镜不规范,包括不按照医生的建议戴眼镜、没有坚持戴眼镜、眼镜度数不合适却不及时更换等
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能为弱视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基础,这是弱视治疗的前提。所以,及时就医帮孩子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开具合适的配镜处方是第一步,与此同时家长适当的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发现有戴镜的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帮孩子纠正。
●只戴镜不配合其他方法治疗,比如没有进行视功能训练
弱视是由于视觉功能发育异常而导致的问题,戴镜仅仅起到辅助孩子观察事物的作用,而不能彻底地解决弱视问题。因此,还必须配合视功能训练方法,迫使“懒惰眼”锻炼起来才有机会治愈弱视,提升视力。
●组合乱用各种治疗方法、治疗仪器,加重孩子治疗负担,让孩子易视疲劳
部分家长求医心切,认为多管齐下才能更快地帮助孩子提升视力,殊不知欲速则不达,因为每位孩子的体质、弱视程度等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方法未必适合所有人,盲目强加各种治疗方法可能适得其反,所以,谨遵医嘱选对方法,并坚持治疗才是关键。
●没有严格按医嘱治疗,盲目延长或缩短视功能训练的时间,没有循序渐进地治疗
视功能训练无非就是一个让“弱视眼”锻炼起来的过程,然而弱视眼在不同孩子、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它自己的适应张力,过高强度训练有伤害,过低强度又无效,唯有合适的强度才能让眼睛到大脑之间视觉信号获得充分刺激和传递的效果,最终达到提升视力的目的。这个道理其实和“吃药治疗”很类似,随意调整剂量是治病大忌。
●平时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卫生,用眼习惯不好
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经常长时间阅读却不注意休息、户外活动太少等都不利于弱视的治疗,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能更好地提升弱视治疗效果哦。
3、治疗懈怠
虽然选准了合适的治疗方法,但做不到持之以恒地训练和及时的复查,同样难有成效。
●孩子治疗依从性差,应付式地训练
一般来说,弱视的训练治疗往往耗时长,内容反复,这容易让孩子感觉枯燥乏味而讨厌训练;另外遮盖治疗也容易让孩子感觉不舒服,还会带来心理负担,此时如果缺乏家长的监督和鼓励,孩子很难做到有效遮盖,训练也会三心二意,可想而知,治疗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经常间断式地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弱视治疗就好比锻炼身体,是一项持久战,做不到每天坚持治疗也是达不到效果的,帮孩子选择多媒体视功能训练方法,最大化地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鼓励,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治疗,往往事半功倍。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本应该可以治愈的弱视,而最终未能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着实遗憾。
多多老师想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如果发现孩子弱视治疗效果不好,可以先找找原因,如果发现是因为习惯或方法不好而导致治疗见效慢,一定要找医生详细诊断,谨遵医嘱纠正问题,并陪伴孩子坚持训练治疗,要知道,弱视治疗越早效果就越好;同时也要坚信,努力付出终有收到回报的一天,让我们一起加油吧。